• 欢迎您进入中国国际合唱协会网站  这里有最美最动听的合唱音乐  这里有展示合唱的演出和比赛机会   这里是迈向国际合唱舞台的艺术交流平台  中国国际合唱协会为你打开世界合唱之门  合唱是人类展现文明、友谊与和谐之音的最美的艺术表达   中国国际合唱协会愿把美妙与动人的合唱呈献给您  谢谢您光临本网 请多支持!        
加入会员 | 投稿邮箱
当前位置:首页 > 合唱普及
合唱普及
中国合唱百年路

2014-05-03


——为澳门第一届世界华人合唱节而作

 

合唱艺术,是欧洲人积累千年的智慧所创造的第一个音乐群体艺术形式。这种艺术形式在16世纪达到完美的高峰,不仅创作了大量合唱精品,确定了合唱表演形式与审美标准,而且音乐的基础理论也随之完成。合唱是近代音乐之母,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。

启蒙时期(1905-1931

合唱来到中国,始于20世纪之初。清朝末期,光绪皇帝同意建立学堂,在学堂课程中设有“乐歌”,从此,开始建立音乐教育。

学堂乐歌所唱的都是外国歌曲,包括日、美、德、英、法……等国,取其歌调重新填词以及中国古曲新唱,约有百余首在学堂中传唱,由此开始了中国的歌咏活动。在这些歌曲中,流传最广、最久的当属李叔同填词的美国歌曲《送别》,堪称百年不衰。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”必将传之于后世。

如果说音乐的历史是用作品完成的话,那么由沈心工作曲、杨度作词的《黄河》,是中国第一首齐唱创作作品。这首质朴、雄浑、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完成于1905年,开启了中国合唱的历史。随之由李叔同在1913年创作的三声部合唱《春游》,是中国多声部合唱的纪元之作。此后,留学国外的音乐家陆续回国,在投身音乐教育的同时,又进行音乐创作,使合唱作品的创作日益繁荣,划出一条快速发展的轨迹。

从合唱小品《春游》到合唱艺术歌曲《海韵》,再到清唱剧《长恨歌》,这些作品不仅标志合唱创作发展的神速,而且极富创造精神。《海韵》是作曲家赵元任与浪漫诗人徐志摩合作完成的一首音乐叙事抒情诗,体现了“五四”精神的自由、民主思想,创造性地把欧洲艺术歌曲传统合唱化、民族化。赵元任以他语言大师的学识,对音乐表现处理得富有人物性,戏剧性,至今引为经典范例。《长恨歌》是我国第一部多乐章清唱剧,作曲家把欧洲宗教传统的音乐形式用于表现中国历史爱情故事,并运用中国佛曲素材做复调发展,深深打上了民族的印记。《长恨歌》,则树立了中国大合唱发展的纪念碑。

战争时期(1931-1949

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愤怒抵抗。“9.18”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,随着全民族的呐喊,一场空前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响彻大江南北。就在19319.18事变之后,黄自寄出第一首抗战合唱《抗敌歌》(原名抗日歌)。1935年聂耳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(现国歌)也在民众中唱响。至19377.7事变全面抗战开始,中国历史进入了血与火的时代,而群众歌声,便成为这一时代的号角。

从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》到《游击队之歌》,再到《黄河大合唱》,众多专业作曲家和非专业作曲家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,使歌曲数量大增,出现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歌咏大普及。不仅有直白的呐喊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”……而且不断产生了具有合唱艺术价值的《游击队之歌》、《旗正飘飘》和《在太行山上》等一批作品。群众引导走向合唱,直至《黄河大合唱》诞生。它以高度地概括、鲜明的形象、多彩的形式、通俗的语言,讴歌了中华民族这一壮丽的时代,成为民族精神集中表现的世纪经典之作。

建国时期(1949-1976

解放大军南下,解放全中国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一路喜讯,全国人民欢欣鼓舞,“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”,歌声伴着阳光飞扬。

战争结束,斗志依然,战争中的优秀歌曲继续高唱,战歌依然是建国后的主流。此时诞生了《长征组歌》,既是对战争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斗争精神的弘扬。由于胜利而产生了一批颂歌,《东方红》、《祖国颂》成为庆典必唱曲目,也是合唱团的必唱曲目。在此时期,又产生了一批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合唱歌曲,作品别具一格,成为颇具艺术价值的保留曲目。

由于全国的解放,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被带出大山、荒原,经过加工整理创作,极富鲜明民族风格的合唱曲像春风吹遍全国。《新疆好》《阿拉木罕》、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》……给我们的合唱增添了色彩与生命力。

由于有了一定程度的国际交往,在这种文化交流影响下,开始了无伴奏合唱的创作,而且卓有成果。《半个月亮爬上来》、《牧歌》就是代表,并且预示着中国合唱从齐唱的歌咏普及,开始走向合唱艺术的本体。

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另一个标志,是合唱团体大量涌现并形成了普及与提高有序衔接的格局。

还需重点强调的,是合唱的发展与20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指挥培养工作有着极大的直接关系。建立系统的指挥音乐教育机制是合唱发展事业发展的保证。1956年始在音乐学院中建立指挥系,培养出一批年轻的指挥,他们成为了中国合唱事业的支柱。

改革开放时期(1976-   

1976年中国发生了历史巨变。“改革·开放”四个大字驱动了历史的车轮飞快转动,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,一个崭新的以经济建设为纲时代的诞生。自此百业俱兴,经济腾飞。

20多年来,中国的合唱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,首先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合唱团队的出现。各种合唱活动此起彼伏开展,有深入社区的普及,又有以许多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标志的提高。合唱已经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。

在创作上,也产生不少富有时代特征并具新意的合唱作品,如《雨后彩虹》《在希望田野上》以及《飞来的花瓣》和《大漠之夜》等……

在这大变革的时代里,将不断地涌出新的问题,需要我们做新的思考,并为解决这些问题做新的努力。

当前,中国合唱面对两大问题。第一是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广泛开展,我们如何做到中国合唱既是世界的,又是民族的?合唱源于欧洲,无疑我们要了解欧洲、学习欧洲,继承人类共同遗产,接受合唱共同的艺术美学标准以及大量各种风格的经典曲目。同时,又必须以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面目与世界握手,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。

第二,在我国社会历史性的转变中,合唱如何迎接适应“建设和谐社会”的思想与目标?和谐,是人类最高的社会理想,和谐更是合唱艺术的最高境界。我们将如何以更为和谐的歌声,去缔造人们和谐的心灵、促进建成和谐社会,并迎接一个和谐世界?

当下一个百年到来之际,将会记录我们的回答。

关于我们 | 广告招商 | 社会赞助 | 版权所有 | 协会邮箱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版权所有:中国国际合唱协会
Copyright© 2014-2018 www.china-ica.com, www.china-ica.org, All Rights Reserved